天賜材料(002709.SZ):年產25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于3月份開始投料,進入試生產階段
0
2023 / 04 / 11
過去一年,地緣政治沖突演化、全球通脹抬頭、美聯儲加息等因素給全球宏觀經濟帶來了持續壓制,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資本市場,所受到的影響顯而易見。
尤其對于保險公司而言,無論是“可選消費”屬性還是“金融”屬性,在去年宏觀環境下想要實現業績增長并非易事,但也為其后續的業績修復帶來了足夠的空間。尤其在當下,宏觀因素的沖擊逐漸減弱,經濟復蘇基調的確立為其業績修復帶來了確定性。
筆者選擇了一家“低估值+高質量增長”為特征的在港上市險企為例,來闡述這背后的邏輯,它就是中國再保險(以下簡稱“中再集團”)。
一、業務結構優化
先來看幾個核心數據。
2022年,中再集團總保費收入人民幣1697.65億元,同比增長4.3%,境內財產再保險和人身再保險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具體來看,各業務板塊的亮點頗多。
先來看財產再保險業務。
2022年,中再集團財產再保險業務總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9%至618.19億元,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1.17個百分點至98.11%,主要經營指標創近五年最高水平。
境內業務方面,保費收入達420.97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車險業務分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4%,實現穩中有升;非車險業務分保費收入達到336.4億元,同比大增24.9%,是驅動保費規模增長的主要動能。
非車險中的新興業務表現極為亮眼。據財報顯示,境內財產再保險新興業務分保費收入28.22億元,同比大增34.6%,占比提升0.6個百分點達到8.4%。而這有賴于中再集團抓住行業結構性機遇,發揮產品創新優勢,積極拓展發展新藍海,建筑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首臺套/新材料綜合保險、巨災保險、知識產權保險、網絡安全保險等新興業務險種均實現快速增長。
境外業務方面,總保費收入達196.21億元,同比增長16.6%;在遭受俄烏沖突、伊恩颶風、澳洲洪水等重大損失情況下,綜合成本率仍下降了3.29個百分點至94.03%。這主要得益于中再集團把握住了全球保險市場費率轉入上升周期,擴大優勢業務規模,主動調整質量欠佳業務。
人身再保險業務也呈現出了類似趨勢。
尤其是保障型業務的發展極為亮眼,2022年實現分保費收入290.65億元,同比增長11.6%。這在整個壽險行業進入深度轉型而增長失速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難得。
進一步來看,這反映了中再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敏銳感知。中再在傳統軌和創新軌上同時發力,抓住醫療險重大業務機會,積極把握醫療險市場轉型機遇,保持市場份額領先優勢,依托產業融合深度參與多地惠民保業務,依托產品創新把握癌癥創新療法、消費型醫療等潛力市場先機。
財產險直保業務方面。
在馬太效應不斷凸顯的行業背景下,財產險直保業務加快推進經營轉型,2022年實現原保費收入460.93億元,同比增長6.8%,車險和非車險保費收入均取得正增長;綜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至103.06%,反映出公司在優化成本管理、調整業務結構、管控業務品質等方面取得實效,承保效益顯著改善。
進一步看,非車險業務仍是公司持續推進的戰略方向,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4%至222.56億元,最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0.1%,非車險業務占比由2018年的35.7%持續提升至2022年的48.3%。在保證保險業務方面,公司努力收窄風險敞口,個人消費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累計壞賬率雖略有上升,但持續保持在可控范圍內,實現了承保盈利。
除此之外,中再集團的科技水平不斷提升,國際化程度也在不斷加深。
首先來看科技水平方面。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一系列新技術給傳統行業帶來革命性變化的同時,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也隨即掀起。中再集團著力推進數字化轉型,發展優勢不斷鞏固。
中再集團依靠旗下國內唯一專注巨災風險管理的保險科技公司,成功研發了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震巨災模型、臺風巨災模型以及洪澇巨災模型,不僅實現了巨災模型的國產化自主可控,而且更加貼近我國實情,絕大部分指標優于國外同類產品,形成了中再品牌的中國地震、臺風、洪澇三大巨災模型譜系。目前,中國地震和臺風巨災模型已在30多家保險和政府機構應用。
再看國際化方面。
國際化是再保險業務的天然屬性。中再集團始終重視加強國際化管理,不斷優化國際業務管理模式,進一步強化海外業務穿透管理。自2018年收購橋社以來,實現業務、經營、隊伍三穩定,特別是2022年在巨災頻發的市場環境下橋社承保效益仍好于去年同期水平,經濟資本回報率達11.9%。
二、朝著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邁進
歷史業績數據代表的是企業過去經營的成果,若要對其長期價值中樞有一個清楚的判斷,還是要從更高的戰略維度入手。
改革開放四十多來,中國保險業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社會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保險深度和密度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黨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此進程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端全面升級將有力驅動中國保險業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仍將繼續處于十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為此,中再集團開啟了高質量發展“三步走”新征程,也即通過蓄勢發力、發展突破、躍升趕超三階段,到2035年建設成為中國特色鮮明、戰略作用突出、專業優勢明顯、市場地位凸顯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再保險集團。
而要完成這一價值中樞不斷上移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走好蓄勢發力期第一步。
中再集團繼續將“穩中求進、價值提升”作為工作總基調,繼續以“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增效益”作為經營方針,堅持協調發展的經營導向,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在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大局中拓展發展新藍海,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及拓展發展布局,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三、結語
從2022年財報可以看到,中再集團能夠在逆勢環境中持續實現保費收入穩健增長、承保效益顯著改善,核心財務數據也都反映著其業務結構上的不斷優化,并朝著高質量發展方向前進。伴隨經濟復蘇帶來行業整體重回上行周期,其增長潛力不容小覷。
尤其對于中再集團這種既有業績支撐、又有充分成長潛力的龍頭險企而言,長期處于低估值,沒能反映出其基本面上的積極因素。中再集團“三步走”戰略安排展現出了其對行業與自身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有助于催化其長期價值穩步上移,價值重估的機會或將就此到來。
(責任編輯:賀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